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新闻史学的计量方法——以甲午年间的《申

来源:新闻爱好者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3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一、计量史学:非碎无以立通 随着电脑、网络、数字化、数据库等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已成快为史学界的“显学”。但凡历史研究,似乎总要与之沾点儿边才够“摩

一、计量史学:非碎无以立通

随着电脑、网络、数字化、数据库等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已成快为史学界的“显学”。但凡历史研究,似乎总要与之沾点儿边才够“摩登”。但综观20 世纪后半叶“计量史学”兴起之后的东西方史学界,似乎仅有经济史这一“独苗”能将概率论、数理统计与历史研究进行比较融洽的结合。与之相反,在史学的其他领域,将叙事、描写、回忆等人文事物与枯燥数字结合,总不会令人愉快接受。加之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绝非计算和公式能概括,“历史和未来不是算出来的”是常识。所以,主流史学刊物图表并不多见计量方法,已经很能说明计量史学的问题。但是,新闻史和经济史有相似性,计量方法未必行不通。较之于传统的政治史学,尤其是“帝王将相家谱”的那种史学,它们都很繁杂,都非常碎片化,都特别的“小”。对付“小”的最好办法,不就是统计吗?先从小到大找规律,再从大到小抓个案。退一步说,即便新闻史学不能借鉴经济史学的计量方法,新闻史料学,特别是像《申报》这样的稳定长期大报的史料(局部)梳理,肯定能使用计量方法,本文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标签的设计与运用:概括新闻内容以便计量

(一)时段的选择

碎片化,是新闻舆论本身固有的属性。新闻,时时而新、水滴归海,碎片凌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舆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风吹草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会多次“反转”,九曲回肠。新闻舆论的这种属性,从古至今几乎就没有变化过。但经过时间的沉淀,碎片当中也许就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新闻学的立足之本,新闻教育也就在于以这些规律启发后来的工作者们。进入到这个逻辑,碎片就不再是碎片,而是一种表现为细节的史料,是整体中的局部。

“百科全书”式的《申报》,其内容的庞杂性可想而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终刊,历时78年,时间可谓不短,即便不是“长时段”也是“中时段”(年鉴派史学观点)。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具体看来无外乎两个:一是在以往将新闻舆论看作“冲击—回应”“近代化”“民族国家”等范式的附庸材料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新闻舆论本位”的历史叙事与描写,从而在新闻舆论中发现历史;二是在中国新闻史学乃至新闻学缺少“实证”的荒原上,找寻一种基于大报的、规范的、长期的、拓展的、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吃透《申报》到吃透同时期的《新闻报》《大公报》等报纸,史料学的本意也就在这里。

以《申报》来探索史料学的计量方法,选取1894年1月1日—1895年12月31日,也就是涵盖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后两年(全文简称为“甲午年间”),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这份报纸起承转合脉络的剖析。总体而言,《申报》之兴衰各有两次。暂抛民国史量才时期的兴衰不谈,晚清时期的《申报》是有着明显兴衰转变的。自1872年创刊后,借助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中法战争的外力,《申报》基本上按照十年一个台阶的步骤,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新闻事业近代化的步伐非常明显。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申报》俨然是上海滩第一大报矣!盛极而衰,也就在1895年战后,《申报》总体趋于保守,被维新、革命等两次办报高潮时期的许多报纸超越,逐渐惨淡经营,几近停刊。因此,甲午年间可谓《申报》在晚清的竖排繁体无标点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二)标签的提出

在1905年春节后改版之前,整个晚清时期《申报》的格式基本保持一致。通栏的报头、四字的标题、《清实录》式的圈点排版、附印的“京报”,这些都毋庸赘言。除去“告白”“广告”“京报”和“社论”,我们研究的是从以“上谕恭录”“接奉电音”(新闻板块最前)为代表的首都新闻到以“英廨公堂琐案”为代表的上海社会新闻(新闻板块最后)的所有新闻。甲午年间,即1894年至1895年的两年一共有多少条新闻?据统计有33554 条。这两年《申报》从农历年三十到正月初四是不出刊的,所以两年一共出了720 天报纸。这样平均下来,每天《申报》的新闻量约在47 条。总计数量和日均数量,是我们研究的大前提,也是计量方法的一点基础优势。

甲午年间的《申报》每天约有47 条新闻,据此,我们将标签的数量也控制在47个。如图1 所示,我们设立了8 大类、47个标签。除了“A 天气”和“D 军事”这两个由大类名称直接作为标签由椭圆形框标示外,其余45个标签都是由矩形框标示的。“A”的“天气”和“D”的“军事”既是大类名,又是标签名,在目前的研究阶段暂未细分展开。其余的六个大类,均做了至少两个(E 外交国际)、至多14个(G 社会)的展开,体现了《申报》伸向社会各个方面的新闻触角和“百科全书”式的覆盖。

(三)标签的运用:“一条多标”与“一栏多条”

对访谈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各题项被提及次数、各层次题项联系频数。依据统计数据,构建游客中心“属性层-结果层”的关系矩阵A-C与“结果层-目的层”关系矩阵C-V,Ai-Cj(i=1,2…17;j=1,2…14)、Ci-Vj(i=1,2…14,j=1,2…7)表示各观测题项之间的联系强度,即被受访者提及的次数,矩阵如表4所示。如A5-C1=36说明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游客中心中员工的职业素质”对于他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会产生影响,体现出二者之间较强的联系。同理,C1-V2=23表明有23位受访者认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出于“追求高的生活品质”这一使用目的。

本埠所集行营医院捐资,由汇丰银行汇至北边,已登前报。十九日,又汇银六百两。计共汇至牛庄、烟台两处,各一千一百两之多矣。慕维廉教士得烟台来信,申谢筹捐之谊,并言:“目下,受伤兵士至烟台求治者,实繁有徒。”医院中详讯情由,有一人云:“小人昆季五人俱隶名军籍,迩来已死其四。小人尚获生还。”当正月十五日,求医者多至一百人。有需用木板夹腿者,有需托其膀臂者。医生忙碌非常,因招英国“恩堂呜”及“生都梁”二兵船上军医,为之襄助。并有教士六人,暨女教士三人,料量汤药。英水师提督领事官及各商,皆临医院察视。日来,屡有馈药捐资者,诚可谓好行其德矣。[1]

因此众人困惑的“槛外人”拜贴之谜才能被她轻松解开,她甚至能一语道破妙玉的问题所在,“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成个什么道理。”

杭州采访友人云,本月初四日为署理浙江臬司王心斋廉访悬弧令旦。先期,印委各员俱往晋祝。及正期,八座司道暨绅士均往祝嘏。廉访随排道出辕,亲往谢步。

新闻报道了1895年初,随着甲午陆战由辽东半岛蔓延到胶东半岛,沿海地区伤兵众多、医院繁忙。与此同时,英国军舰、传教士等展开医疗援助,上海义赈机构亦有慈善之举。在一个单一门类的系统中,这条新闻不可能实现自洽的融合存在,很可能被胡乱归类或摒弃。但在我们的标签系统中,使用“慈善”“医疗”“影响”这三个标签,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以往的困境。

深圳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深圳经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正在孕育和开启一个发展的服务经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能级不断跃升。

云贵总督王夔帅遵旨入都陛见,乘坐鄱阳轮船于廿九日巳刻过浔。浔城道镇以次文武各官俱至江干迎接,选锋、新劲、飞虎等营亦列队鸣炮申敬。

在前人整理和初步研究《申报》所留下的成果中,《申报索引》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这套索引用类似“中图法”的方式,将编者认为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挑选出来,然后分门别类地呈现。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删繁就简,而缺点亦随之产生:一是删什么、留什么并未准确解释;二是原本多维的新闻内容被单向度化了,这是很武断的。比如说下引的这条新闻,取自《申报》1895年2月15日2 版,题目是《医院纪闻》。

同时具有“慈善”“医疗”“影响”这三个标签的,在33554 条新闻中,还有8 条。可想而知,它们虽然时间不同、地点各异,但内容却很相近。传播学中“框架”的概念似乎能够借用到这里,形容具有同样标签的、在内容上非常相近的新闻。这种框架效果体现在此处为一例,在全文中亦随着标签的举例而多次出现,如上文的“宦海”和下文的“税收”+“影响”。

目前,辽宁省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42个县(市、区)共建有自动雨量站840个、简易雨量站617个、人工雨量站97个,自动水位站194个、简易水位站232个、多要素气象站227个、乡镇视频会议系统824个、预警广播3 116套。全省共配备传真机848台、手摇报警器720个、锣42 862个、宣传手册165 425册、光盘录音带7 319个、明白卡447 925张、警示牌7 188个、宣传栏7 261个。

作为“前近代化”的新闻文体,《医院纪闻》除了内容的杂糅外,标题也相当原始。“医院纪闻”四个字,只命中了三个标签中的“医疗”,而“慈善”和“影响”则错过。按照“三次办报高潮”之后新闻事业的新惯例,标题至少应写为“山东沿海伤病众多,上海善款已至前线,中英施医精诚合作”,才能让读者由标题而“一览众山小”。

图1:甲午年间《申报》新闻的标签

“医院纪闻”作为标题固然是失败的,但它仍优于33554 条新闻里的20276 条新闻,跻身前40%之列。因为,其余60%的新闻标题除地点外可谓“不知所云”,而且即便是地点也需颇具文史知识方能读出:“上林春色”“禁苑秋色”指北京,“铁瓮涛声”指镇江,“西湖擢歌”指杭州,“鹤楼笛声”指武汉,“羊城夕照”指广州……比如说,1895年4月23日2 版的《皖山晴翠》看似一条新闻,实则五条新闻。在标题之后的正文中,共有五个“○”,引领了其后的五段文字。这五段文字,说的是毫无逻辑关系的五件事情。如果非要说它们有什么相关性,那么唯一的交集就是:它们都发生在标题里提到的一个字“皖”。所以,《皖山晴翠》其实是安徽新闻的专栏。因此,我们发明“一栏多条”的处理方法,把这条专栏拆分为五条新闻,分别重新命名并贴标签为《皖山晴翠一》(宦海)、《皖山晴翠二》(税收+影响)、《皖山晴翠三》(治安)、《皖山晴翠四》(科举)、《皖山晴翠五》(司法+风化+生死)。

至此,我们的思路已经很清楚,简而言之就是选择时段、制定标签、诠释标签、匹配标签。值得指出的是,“一条多标”较之于“一栏多条”更需心力,因为它是一个不断调谐松紧尺度的过程。具体而言,我们的规则是每条新闻至多三个标签、至少一个标签。可想而知,规则制定时肯定面对疑难:如果一条新闻内涵超过三个标签,应该怎么办?这就牵涉到“收”,即使用更具有概括性的标签。与之相应,如果过多的新闻都只有一个标签,弄出几百上千个标签,“一条多标”也就失去了意义,陷入了和《申报索引》类似的困境。所以,标签越“收”就越概括,每条新闻的平均标签就越少;标签越“放”就越具体,每条新闻的平均标签就越多。

在中国新闻史上,Journalism 曾一度被翻译为“集纳”,而后被替换为“新闻”。对比这两个词,“集纳”似乎更有深意,体现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搜寻和采集、归纳和分析。“新闻”与之相比,反倒多出了几分肤浅、道听途说和碎片化。历史研究,既在于和当下的距离感,又在于浅表下的深入、碎片上的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当甲午年间的《申报》被全部标签化之后,利用这些标签来实现“集纳”,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基于“集纳”的相似应该是巧妙的,在相似之中探索相异应该是有趣的。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但迫于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外语教学必须兼顾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和外语应试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双重任务。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同时获得相应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应试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尝试。预制性词块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

图2:甲午年间《申报》新闻的分布

三、标签的统计与分析:计量优势的初现

(一)单个标签:“宦海”

这些高度凝练的标签,虽仅有区区两个字,背后的意蕴却十分丰富。以“B 政治”中的“B01 宦海”为例,据统计,宦海新闻在甲午年间《申报》的33554 条新闻中有8149 条,雄居33554 条之最!(可参见图2)这个最突出的“B01 宦海”究竟是些什么新闻?请看以下五条:

汉阳县薛大令现奉宪檄委署蒲圻县,于本月初四日交卸。所遗之缺上宪委李广侯大令署理,于是日接篆。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是防御和处置城市各类洪涝灾害的实施方案,必须具有高度的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已有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实效性。构建覆盖各项工程、各个单位、各个小区的城市防洪排涝预案体系,使基层防御工作有章可循。完善不同类型洪涝灾害的专题应急预案,分析各类灾害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相应防御方案,不断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署新建县何梅阁明府其坦于上月十九日履任,二十四日点卯。

署理九江府兼办湖口厘局崔兰屿太守于上月廿八日由湖口起程,廿九日辰刻到郡,各官俱往迎接。德化县李翼亭明府饬差备办梅花庵对面房屋一所,悬挂灯彩,安设香案。即于是日酉刻,太守具朝服,望阙行三跪九叩礼,接印任事。各官次第进谒道喜者,轿马盈门,十分忙碌。

通过二次渐伐可顺利形成新一代林分,即可缩短林木生长周期,同时可节省造林资金,按每亩投苗300株,可节省苗木费45元/亩。按造林用工3日工/亩,每日工20元计算可节省人工费60元/亩,总计可节省人工造林费用105元/亩。按全县油松成熟林面积数量,可供我县“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采伐,天然更新可完成10万亩,比人工造林更有保证。同时节约造林资金1000万元。10年之后,当冠下更新成功后,可伐去保留木。

尽管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了可以适用以及不得适用继续盘问的情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还存在着任意扩大继续盘问对象范围的问题。对于流浪者、乞讨者、已经被确定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仍然还存在着适用继续盘问的现象。对于流浪者、乞讨者,如果其行为不涉嫌违法犯罪,不能够适用继续盘问。

综观这五条新闻,笔法之铺陈,框架之展现,编读者双方之心态,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二条,简明扼要,在关键词“交卸”“接篆”“履任”“点卯”外,并无渲染。第三、四条,报道本地官员上任和封疆大吏路过,多出些热闹而威仪的排场:张灯结彩,军队造势,如临其境,颇为艳羡。至第五条,外地官员的“悬弧令旦”(生日),竟也纳入《申报》三版显著位置!

细看第三条。灯彩、香案、朝服、轿马、三跪九叩、进谒道喜……栩栩如生的现场感,让读者俨然跻身上流社会,很高档,很受用。为什么如此身临其境?因为这些报道很可能就是由食客或幕僚作为兼职记者撰写的。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细致真实?因为《申报》把握准了读者的心理:追求学而优则仕的旧士子在宦海新闻里获得了“大丈夫当如此也”和“跻身上流社会”的满足感。据统计,“F03 科举”在甲午年间的《申报》中也出现1159 条,日均1.6 条,可谓不少。

细看第四条,虽无过分铺陈,但也绝不简单。“云贵总督王夔帅”乘船进京,路过江西,不仅当地“文武各官”盛情迎接,还有“选锋、新劲、飞虎等营亦列队鸣炮”。云贵总督地处偏远,与江西又不接壤,且乘船水路轻舟飞快。这般“申敬”,难道不奇怪吗?今人奇怪,古人却很懂。云贵总督王夔帅即王文韶,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光绪十三年(1887)任兵部侍郎,十五年(1889)擢云贵总督。至二十年(1894)底,王在总督任上已逾五载,依先例有调整之机。恰逢甲午频败,淮系失势,李鸿章罢官。围绕李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位,清廷上下钩心斗角、传言纷飞、不知归谁。当是时,《申报》写王文韶的行程之细,可谓四两拨千斤。写者春秋笔法,尽在不言中。读者心领神会,觉此报妙哉。1895年8月,清廷实授王文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申报》政治新闻的隐喻,终于坐实了。

如何评价占比最高的宦海新闻呢?无论旧士子还是新市民,无论从政还是经商,宦海新闻总让他们阅读、满足,更让他们不难捕捉到政治“情报”,非常受用。《申报》就是靠它们来“喂饱”读者,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但是,到了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的觉醒伴随着改良、革命的办报高潮,《新民丛报》《时务报》《民报》等提供了更符合读者心理的阅读体验。它们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申报》却不变。据统计,宦海新闻在战前的1894年1月有392 条、日均13 条,在战后的1895年12月还有362 条、日均12 条,几未衰减。甚至在政治立场上还更趋保守。“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这份出江湖没多少年的《申江新报》竟然很快就变“旧”了!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着实令人感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宦海新闻,成就了从创刊到甲午的《申报》辉煌,也导致了从甲午到史量才接管前的《申报》衰微。至此也可以看出,标签甫一提出,就展现了整体综合的分析能力,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往没有的视角。

(二)标签组合“影响+税收”:妙手集纳、触类旁通

在图1 所示的标签体系中,“军事”“国际”“外交”都没有被打开,同样是“一条多标”的标签数量与收放平衡的产物。要想把标签的总数量与日均新闻数量控制在二者相等的47 条左右,有些成建制的、非常聚集的新闻就只好概括处理。由此,我们再提“前近代化”这个概念。上文谈到的新闻(专栏)标题如此,这里涉及的新闻内容亦然。在“一条多标”中没有展开的大标签,在清末民初之后的新闻事业进化中,都形成了比较专门的版面、专业媒体乃至其背后一套专门的新闻生产程序。就新闻史的研究而言,建立在相对较长时段的《申报》基础上,观察栏目、新闻、标签的增减互动,也是通新闻事业古今之变的绝佳触角。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究中国新闻史、解读重点报刊、深入挖掘内容,无数的感悟和智慧是其义自见的。新闻奥妙,存乎一心。

比如说,我们选择“影响”和“税收”这两个标签,可以筛选“集纳”出134 条新闻(其中“一栏多条”63条,单列71 条)。这些新闻都报道甲午战争对税收的影响,不仅内容像照葫芦画瓢,就连形式都如出一辙。下引三条的开篇几近相同:浙江是“倭氛不靖、需饷浩繁”,江苏是“中日构兵、需饷孔急”,北京是“海防吃紧、时事维艰”。

倭氛不靖,需饷浩繁。钱典两业各捐,早经议定,所有各洋药铺拟筹捐一万两。而台浆象浆尚不与焉,惟□(笔者注:该符号指代难以辨认的字,全文引文中仅此一处)浆各铺仍带卖小土,办理颇非易事。故归牙厘局出示:凡洋药之到省者,一例加捐。闻已缴七千余两,花朝前可以告竣矣。

中日构兵,需饷孔急。凡在食毛践土者,莫不踊跃输将。张香帅屡派各员分往各处,开局办捐以济饷项。近又委候选道李观察宗棠、候补府叶太守永恒,至安徽、广东两省办理劝捐,月初已束装就道矣。

海防吃紧,时事维艰。……刻又议开孝廉捐百名,须由附生报捐准其一体会试,捐生每名正款银二万两,额满停捐。不日即具折上闻,如蒙俞允施行,真不世之际遇也。有志显扬者,当以早解腰缠为快。?

2.3.2 对苏丹草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不同接种剂对苏丹草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同,施用接种剂后土壤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F3>F5>P>F4>F1>MR>F2>F6>CK。其中,F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且其值为130.4 mg/kg(P<0.05),与P相比土壤速效钾含量可提高5.3%。各接种剂(除F6)速效钾含量较CK均可提高2.2%~13.5%,除F3外,其余接种剂均与CK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接种剂F3、F5对土壤速效钾提升效果较显著(图3-B)。

这三条新闻,在甲午战争影响税收的本意之外,还渐能读出“宦海”新闻的潜台词。第一条尚属平铺直叙、没有夹杂太多“画外音”。而第二条新闻的重点,就从战争对税收的影响,转到了对“张香帅”“李观察”“叶太守”三人行程的关注。第三条尤甚,报道的是清廷为广开财路新增“孝廉捐”,但主题却偏向了号召读者中“有志显扬者,当以早解腰缠为快”,字里行间满是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之感。

②这很可能受到《清实录》行文风格的影响。新闻工作和历史工作本就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由这管窥一隅,不难发现在“集纳”之后的触类旁通,能把许多本来不会“其义自见”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供思考和研究。这在传统政治史学中并不少见,《万历十五年》和《乾隆十三年》都是这样的例子。比如说1587年虽是晚明万历朝的普通一年,但基于对实录、通鉴、会典、起居注的熟稔,将人与事放到纵横的网络中,碎片便不再是碎片,而是整体中的细节。我们新闻史的研究对象接近于社会史和文化史,远比政治史更加碎片化。所以,新闻有学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一套史料学体系,人为地将新闻史料文献化、档案化,使之规范和方便利用,从而更好地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新闻学通古今之变的最好方法。

四、小结:计量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对新闻学总体的学理性评价不高,甚至认为其“无学”,就是因为新闻史乃至新闻学存在着“游谈”的学风,特别表现在用一些零碎的材料点缀,却搬来相邻学科的许多“理论”“绕”“吊书袋”“不知所云”。或者看起来精密完整的“实证”,于新闻事业本身却并无裨益。造成了理论上不去,流于技术培训,甚至连培训也做不好。甲午年间《申报》新闻的计量化,只是初步尝试,它肯定是手段,不是目的。那么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回到新闻史学乃至新闻学的立足之本,来讨论这门学问存在和依托的土壤。只有确定了这块土地并且重点施肥、精心培育,才能从“游牧阶段”升级到“农耕阶段”,进而才有了“工业文明”。

中国新闻事业真正大规模商业化兴起的时间并不悠久,基本不会早于晚清时期的同光之际,大致从《上海新报》《申报》《沪报》等报的竞争开始。较之于传统史料学的汗牛充栋,已经省力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成熟度较高的代表性报刊,进行比较彻底的剖析,寓建构于解构。需要指出的,新闻史学的计量方法,和全文数据库的关键词检索,进而配上某些“理论”作为“调料”,绝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内生的、原发的史料学。从史料学到史学,最终还要回到“历史学家技艺”的手工打磨。新闻史料学是个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好手段。但从手段到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 释:

①它们分别是:1.《牛庄近信一》,《申报》,1895年03月02日02版;2.《教士行善》,《申报》,1895年03月12日03 版;3.《众擎易举》,《申报》,1895年03月17日02 版;4.《芝罘零拾三》,《申报》,1895年03月27日02 版;5.《译营口红十字会致谢募费并述近状书》,《申报》,1895年04月06日02 版;6.《细柳怀仁》,《申报》,1895年02月14日04 版;7.《电谢善捐》,《申报》,1895年02月24日03 版;8.《医捐缕记》,《申报》,1895年02月13日03 版。

为什么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会被写成这样?无外乎从新闻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来找原因。上文在谈到“宦海”新闻占比之高时,解释了旧士子和新市民作为《申报》主要购买力的阅读心理需求,在这里同样说得通。在新闻的使用者之外,还有生产者借着舆论公器,“一厢情愿”表达观点的因素。戈公振说旧时的新闻工作者是“疏狂学子、落拓文人”[2],他们信奉“学而优则仕”,醉心于科举和功名。《申报》主笔蒋芷湘就是这样的例子,在中举后竟离开十里洋场,远赴西北边疆任县令,后事迹湮没不可考。蒋芷湘的继任者黄协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清政府尤其是慈禧太后张目。面向市场的新闻事业具有商品属性,竞争也是很残酷的。“三千年大变局”,使用者的口味已改为“维新”和“革命”,《申报》还依照蒋、黄的老黄历组织新闻舆论,自然会走向没落。

③《汉水明珠四》,《申报》,1894年03月18日03 版。来自湖北的新闻。

接下来女人说没想到你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竟还能够升职。女人不等田答话,便问他为什么要陷害杨剑?田是个脑袋瓜聪明的男人,女人的几句话便让他猜到了其中的误解,他便把话挑明了,他根本没有陷害杨剑,他们俩一直都是好朋友,而且是大学同学。杨剑的入狱是其自己一手策划的,为的是逃避更加严厉的制裁,就是说杨剑已经被省里的一个相关部门列为行贿的对象,将在年底对其清查,他这是用的缓兵之计,先顶小罪,逃避大罪,一个进监狱的人了,谁还会再去加一道锁链吗?而田帮了他这个忙,两人谋划了这件逃税事件,做得还天衣无缝。

④《江右春笺四》,《申报》,1894年03月19日02 版。来自江苏的新闻。

⑤《浔阳冬日一》,《申报》,1895年01月03日02 版。来自江西的新闻。

⑥《浔阳冬日二》,《申报》,1895年01月03日02 版。来自江西的新闻。

②构件1(第一层)对6个地震记录的损坏程度,即刚度折减75%和50%,相当于活性水平0.25和0.50(12 个情况);

⑦《淛水寒鳞一》,《申报》,1895年12月04日03 版。来自浙江的新闻。

⑧《申报》的创办者美查,是来沪经商多年的英国人。除去国际关系背景,美查办报的最大动机,就在于赢利。旨在赢利的一份商业报纸,它提供给读者的内容,是精挑细选、投其所好的。在科举制尚存的甲午年间,旧士子作为读者主体,热衷政治、醉心宦海,必然在阅读兴趣上予以体现。与此同时,《申报》还有一批潜在的读者,即新市民。19世纪70-90年代,政治上“同光中兴”、文化上“中体西用”、经济上“洋务运动”,表现在社会生活上,就是以“十里洋场”为代表的新兴城市,借助传媒的力量,通过“想象的共同体”,开始形成。而社会新闻,触及新城市的毛细血管,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生活在大城市里彼此密切影响的互动感和存在感。社会新闻本身也带有很强的吸引眼球的属性。与之类似的城市小说、坊间传奇等作为新文学的体现,也是借助传媒的力量发展的。

⑨《西泠渔唱六》,《申报》,1895年03月09日02 版。

⑩《白门志略三》,《申报》,1895年05月09日02 版。

表4的数据从客观的角度证实了POA听说教学模式的效果,表中数据是依据调查问卷从学习主体的角度阐述学习效果。在能否提高听力水平的维度上,70%的学生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高达8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口语水平有很大提高;78%的学生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语言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语言测试的结果完全吻合。

?《神京纪要二》,《申报》,1895年03月20日01 版。

?加之有许多全文数据库的帮助,可谓采撷毫不费功夫。但越是这样,就越容易造成灯下黑,继续着以论带史的老路子,用“搜索”更解决问题。新时期的以论带史可能意识形态色彩不强,但仍然是相邻学科“理论”的堆砌。

参考文献:

[1]医院纪闻[N].申报,1895-02-15(02).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长沙:岳麓书社,2011∶87.

(本文为大连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

编校:董方晓

文章来源:《新闻爱好者》 网址: http://www.xwahzzz.cn/qikandaodu/2020/0513/370.html

上一篇: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风险
下一篇:《晋绥日报》社论对晋绥边区中共意识形态的建

新闻爱好者投稿 |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新闻爱好者版面费 | 新闻爱好者论文发表 | 新闻爱好者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爱好者》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